冠心病年輕化 14歲要「通波仔」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05/12 07:30

最後更新: 2016/05/12 11:49

分享:

分享:

經濟改善下,港人患冠心病有年輕化趨勢,綜合多位心臟科專科醫生指出,近年需接受俗稱「通波仔」的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,愈來愈「後生」,曾有年僅14歲、經常吃即食麵的胖男孩要接受通波仔手術,亦不乏20多歲年輕人發病。醫生形容冠心病已由「富貴病」轉變成「平民病」,呼籲市民若出現胸口痛、無故昏厥等,要立即檢查心臟。

荃灣港安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周榮興表示,以往冠心病患者年約50歲,惟近年持續年輕化,有患者在25歲已需要「通波仔」:

肥胖、糖尿病、吸煙、飲食無節制都屬高危人士,如果出現心口痛、無故昏厥、睡覺易氣喘,就要立即檢查心臟!

他表示,心臟一旦出現急性病變,誘發冠狀動脈硬化、心肌炎等心血管病,嚴重情況下,患者可於數小時內死亡。

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指出,近年心臟疾病的患者有年輕化趨勢,20年前因冠心病需接受手術者,以60至80歲為主,目前已降至30至70歲為主,當中30至50歲更佔3至4成;而20年前近乎0個案的10多歲至30歲人士,現已升至2至4%,他透露:

曾有一名14歲、身形與「技安」相若的男童,需要接受通波仔手術,因其父母忙於工作,會直接給錢男童自行出外用膳,但男童為省錢買玩具,幾乎每餐以即食麵果腹,11、12歲已成為「肥仔」,他在14歲時,在打籃球期間因胸口痛、暈倒,送院初期,醫生誤以為他因肚餓暈倒,惟抽血及心電圖結果顯示他心臟病發,檢查方知其心臟左邊主幹血管塞了95%,情況危急,幸經手術後救回性命!

另一名20多歲的男律師,畢業後與友人合夥開律師事務所,因工作壓力大、休息及運動不足,平均每月只能踢波一次,他因做運動時感到胸口不舒服求醫,發現心臟其中一條主幹塞了9成,接受通波仔手術後始康復。

黃品立表示,目前每百名港人中,有6至8人患冠心病,近半患者不知自己患病,只有3至4成患者會出現徵狀,如在運動時出現胸口痛、氣促、暈倒等。他形容,冠心病以往是「富貴病」,但隨着港人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,已變成「平民化」。

他解釋,不少健康食物(如沙律)的價錢,甚至比高脂肪、重鹽份及膽固醇高的食物更貴,大眾化食物由五穀類、粗茶淡飯,轉為大魚大肉,增加患病風險;而以前小孩放學會「通街跑」、做運動,現時卻以補習、學樂器為主,興趣多是上網打機,加上「食得太好」,令不少小四至中二學生均屬肥胖,而年輕人多愛購物、看電視、上網等,較少運動,均是導致冠心病「平民化」的原因。

另一名心臟科專科醫生李麗芬則指,冠心病者多是後天性的,除了受生活習慣、飲食習慣影響,年紀大人士的風險一般較高,因血管較易硬化,而「三高」更會加速退化過程,而20多歲有冠心病者少於1%,當中大部分更是先天性的,但30至40歲要接受「通波仔」或「搭橋」手術者比以往普及,粗略估計由10年前少於1成,增至目前每10個有1至2個;而80歲以上者,10年前極少會接受手術,現時就約有1成人。

撰文 : 鄧穎琳 經濟日報記者